你說:
我是一位中央大學碩一新生,目前正在找指導教授,對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的陳純娟教授的研究領域很感興趣。幫我列出陳純娟教授的個人背景,包含從小到大的學歷和經歷。
以下是我整理的有關 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 的 陳純娟 (Chun‑Chuan Chen) 教授的個人背景資訊(聚焦於學歷與經歷):
依照系上教師頁面資料顯示,陳純娟教授的學歷如下:
博士 (Ph.D.):英國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神經科學影像領域 國防醫學院+1
碩士 (M.S.):國立成功大學,生醫工程相關科系 國防醫學院+1
學士 (B.S.):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影像與放射科學相關科系 國防醫學院+1
研究與教學專長包括:
所屬研究中心:認知智慧與精準健康照護研究中心(Cognitive Intelligence and Precision Healthcare Research Center)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
發起、主持的近期研究計劃(部分):
「大腦與益生菌:以動物與人體實驗探究細菌對大腦的影響」(2023/8–2025/7)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
「應用人工智慧和多模態神經生理訊號於強化數位精準戒癮治療」(2024年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
「探討虛擬實境對於乳癌病人化療期間症狀困擾與心理調適之成效 — 延續性專案」(2024年度)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
| 階段 | 學校與科系 |
|---|---|
| 學士 | 國立陽明大學,生醫影像與放射科學相關科系 |
| 碩士 | 國立成功大學,生醫工程相關科系 |
| 博士 | 英國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神經科學影像領域 |
若你還想了解陳教授的研究成果、指導風格、實驗室成員招募或未來可能合作方向,隨時告訴我,我可以幫你進一步查找/整理喔!祝你順利找到理想的指導教授,也祝研究之路順心!
你對陳純娟教授的興趣非常深入,很棒!以下是我幫你整理到的內容,目前「從國小就讀的學校開始」這部分暫未在公開資料中找到,可能需要透過系所辦公室或陳教授本人進一步詢問。我先把公開資料部分整理如下,並標示缺漏之處供你參考:
陳純娟教授近期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於2019年以後)包括:
《Neuronal Correlates of Task Irrelevant Distractions Enhance the Detection of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發表於《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2023,SCI, IF=4.528)國防醫學院。
與吳曉光等人合作,研究智慧虛擬實境系統對安非他命使用障礙患者引起神經異常的影響,發表於《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2022, IF=7.021)國防醫學院。
在《BMC Bioinformatics》接受論文:探討機器學習中樣本大小評估的問題國防醫學院。
其他作品包括皮膚益生菌對皮膚電波與皮膚微生物與腦認知功能關聯的 EEG 研究,發表於《Scientific Reports》(2024)與多項 IEEE 系列期刊(2024–2025)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1。
最新動態包括使用靜息態神經生理資料輔助安非他命使用障礙群體篩檢、行動虛擬助理輔助情緒分層的 Affective Computing 應用等研究(2025)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官方網頁表示目前正在「招募研究生與專題生」國防醫學院,顯示她的實驗室持續開放新生加入。
論文與計畫主題多結合虛擬實境、AI、多模態生理訊號處理等,偏向跨領域、技術應用導向的研究方式,潛在學生需要具備相關背景或興趣。
從現有的研究主題與計畫結構來看,有幾個合作潛力方向:
虛擬實境 (VR) + 神經訊號處理:如利用 VR 介入治療、認知測驗、精神健康評估等範疇。
AI 與多模態生理訊號融合:包括 EEG、心電等複合數據的智慧分析與臨床應用。
腦-微生物互動 (Brain-Microbiome Interactions):探索皮膚或大腦微生物群對神經與認知的影響。
跨領域整合研究:結合軟體工程、硬體感測、生醫信號處理等技術領域的創新應用。
已知陳教授在以下階段的學歷與背景:
目前無法查到她國中、小學的學校資訊。這類個人早期經歷多半未公開在系上或學術平台,若你非常想知道,可考慮透過以下方式進一步確認:
向系所辦公室或系秘詢問是否能提供本科學歷以外的學業背景資訊。
在與教授未來初次聯繫(如約見面、email)時,以禮貌方式表示對她完整學習歷程的好奇,詢問是否願意分享。
| 項目 | 已知內容 |
|---|---|
| 研究成果 | ADHD 偵測、VR 系統與安非他命成癮、大腦-皮膚微生物互動、多模態生理信號與 AI 應用,皆發表於高影響期刊(2022–2025) |
| 指導風格 | 跨領域、應用導向、強調 AI 與虛擬實境技術的融合,積極招募學生 |
| 潛在合作方向 | VR + 認知評估、AI + 生理訊號分析、微生物與神經功能關聯研究等 |
| 本科以上學歷 | 陽明大學/成功大學/UCL 博士 |
| 國小起學校 | 仍無公開資料 |
如果你想,我可以幫你擬一封正式而禮貌的詢問信範本,方便你主動聯絡教授或系辦,進一步取得早期學校資訊或實驗室細節。想要這個幫助的話,跟我說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