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後記
《我看見的世界》是李飛飛博士的自傳。她是美國三院院士,是計算機科學家,是人本主義者,是母親、女兒、妻子,是曾短暫涉足商界的學術人士。
作為移民,她在20世紀90年代與父母離開中國,生活被連根拔起,優勢蕩然無存,從中產“淪落”為美國貧民,生存空間急劇縮減。曾為知識分子的父母不得不從事完全無法發揮自己才能的半體力工作,而她也需要週末在餐廳打工和在自家乾洗店幫忙,才能維持生計。其中的無奈和辛苦是太多移民熟知的感受。
作為學生,她自幼即酷愛讀書,在家人的鼓勵下,自由追逐好奇心。初到美國,因為英語達不到母語水平,她覺得每一節課都是英語課,厚重字典不離身。她有幸在高中遇到數學老師鮑勃·薩貝拉,他們全家對她關照有加,視如己出,讓這位青春期女孩找到了歸屬感。高中畢業後,她拿到了普林斯頓大學全額獎學金,學習物理學,後又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電子工程博士學位。
作為科學家,她數度面臨科學抱負和現實生活的兩難選擇,最終在家人的堅定支持下,在科學的世界裡找到了使命和歸宿。她主導打造的ImageNet數據集成為計算機視覺突破的關鍵催化劑。她致力於研發真正可以協助醫療人員、保全患者隱私和尊嚴的環境智能系統。因為對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她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國家醫學院、藝術與科學院三院院士,是當之無愧的華人之光。
與李飛飛博士的人生旅程相伴的,是計算機科學領域幾十年來的發展和突破。從1956年《達特茅斯人工智能夏季研究項目提案》首次提出“人工智能”一詞開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幾經起伏,目前已在全球掀起風暴,切實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也引發各界對人工智能技術未來發展和潛在影響的熱議。
在前不久我重譯的《史蒂夫·喬布斯傳》一書中,喬布斯表示,蘋果的品牌之所以能引起人們的共鳴,“是因為在我們的創新中,蘊含著深刻的人文精神”。無獨有偶,李飛飛博士也堅信,在21世紀的人工智能技術探索中,人性和人文關懷扮演著核心角色。她聯合創立的非營利教育組織AI4ALL,讓更多沒有獲得充分代表的群體接觸人工智能領域。
“我筆寫我心”,李飛飛博士的多重身份、獨特經歷和人文理念串聯成《我看見的世界》。在這部以人工智能發展為背景的個人成長史中,李飛飛博士從內部人士的角度,脈絡清晰地介紹了人工智能黎明之際的探索與發現,同時將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的酸甜苦辣融入其中。個人進取與行業發展相互交織,內容翔實,情感真摯,行文如行雲流水,讀之如身臨其境。
《我看見的世界》是我翻譯的第一部女性自傳,也是迄今我最有共鳴的一部譯作。同為女性,同為職場人士,同為母親,同為“少數群體”,李飛飛博士在面對生活和事業挑戰時所展現的勇氣、執著、責任感和大愛讓我深為感動,翻譯過程中數度落淚。我也從她的北極星追逐之旅中汲取了巨大力量。
為了做好翻譯,我閱讀和學習了人工智能相關教材、讀物、報道,力求對專業領域的理解與表述精準無誤;參考李飛飛博士演講、研討和採訪視頻,瞭解她的表達習慣和理念,以便遣詞造句更貼近其風格;在有限的時間內不斷完善譯文,儘自己所能,希望用準確流暢、雋永有力的中文傳達自己體會到的啟示和觸動,將這份力量帶給更多人。在一次又一次打磨譯文的過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永遠不會取代人類,因為它不懂什麼叫“熱愛”。
感謝中信出版集團的信任,感謝始終堅定支持我的家人和朋友,感謝讀者。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
趙燦
2024年3月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