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

程浩

遠望資本創始合夥人

 

《我看見的世界》是一個關於科學探索、移民艱辛和追逐夢想的故事,同時也是一部關於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的重要著作。在這本自傳中,斯坦福大學教授李飛飛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欽佩的人物形象,她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華人科學家,更是一個果敢追求夢想併為之奮鬥的人。書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之一正是她願意分享她的個人掙扎、自我懷疑和所歷挑戰。

作為女性,親情的牽擾、母親的疾病、移民家庭帶來的生活窘迫和亞裔的身份認同危機,並沒有成為她科學研究道路上的羈絆。在一個以男性為主導的領域,李飛飛教授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耐心,即使面對逆境也孤勇前行,最終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切實推動了現代人工智能,特別是計算機視覺的發展。

作為一位移民,高中時才離開中國家鄉,到一個陌生的國度適應新的文化和語言挑戰,李飛飛教授能夠在科學領域取得巨大成就,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故事。她的故事也提醒我們,科學研究不僅僅是為了學術榮譽,更重要的是為了追求知識和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問題。“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正是李飛飛教授的理念所在。

她在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資金壓力的情況下,力排眾議建成的開創性數據集ImageNe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圖像數據庫,ImageNet不僅僅是一項成就,更為卷積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在深度學習方面取得突破提供了重要的基石,是啟迪計算機視覺發展的里程碑,激勵了人工智能領域新一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在這本書中,熱心公益的李飛飛教授也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中需要保護人類個體尊嚴和注重倫理道德的觀點。正如她與阿尼·米爾斯坦教授開展的“環境智能”項目,為了充分尊重醫院護士們的隱私,堅持數據不上雲端的原則,並開創性地採用了邊緣計算的解決方式。她還創建了AI4ALL公益項目,旨在鼓勵更多女性和少數族裔參與人工智能領域。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必須考慮人工智能在解放人類生產力的同時,會帶來哪些不良後果甚至對社會的威脅。因此,“可解釋的人工智能”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以應對目前神經網絡的“黑盒”帶來的諸多問題。這也是本書所引發的思考之一,即如何確保人工智能的發展符合人類的利益。

除了對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刻理解和研究,李飛飛教授也是一個充滿激情的科學家。她不斷追求自己的目標,努力突破自我。她的故事也激勵著廣大學子和年輕人。總的來說,《我看見的世界》不僅是一部關於人工智能的科學著作,更講述了一個關於追求夢想和關注人類未來的故事。

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重新審視人工智能,瞭解它的發展歷程和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我推薦《我看見的世界》,無論你的背景或職業如何,這本書都無需專業知識即能輕鬆閱讀。從中你不僅可以更加了解人工智能本身,還能深刻理解科學中的人文精神,並始終保持對人類社會的關注。